在那个年代,每户农民家都有少量的自留地,李长有家的自留地面积并不大,往常只需上午半天就能浇完,可这次一直到中午,水都没流到地头。有些奇怪的李长有便拿起铁锨沿着地垄查看,结果发现地中间出了一个小洞,水全部流进了洞中。
李长有拿铁锨一挖,洞口轰隆一声发生了塌陷,露出了一个大洞,往下看黑乎乎的好像是个“无底洞”。
三原县地处西安北郊,地下有很多古代墓葬,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祖父李虎的永康陵就在焦村生产队附近。李长有在此长大,自幼耳濡目染也听闻过一些关于地下古代墓葬的事情,这个大洞下面会不会是古代的墓葬?
想到这里,李长有便赶回家找来了绳子和手电,在媳妇的帮助下慢慢下到了大洞里。他用手电筒向四周一照,吓得立刻爬出了洞口。
原来,大洞下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,上面花花绿绿地画着很多穿着古代服饰的人。李长有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挖到古墓了,于是立刻跑到村里将此事报告给了村领导。
很快三原县发现古墓的消息便传到了西安市,文物专家推断李长有口中说的“花花绿绿地穿着古代服饰的人”,应该是墓葬中的壁画。在古代,只有王公贵族达官显贵才有能力在墓中画壁画,因此焦村墓葬很可能是一座高等级大墓。
为了保护古墓不被破坏,西安市和三原县文物局决定组成一支联合考古队,对焦村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。
经过勘探,考古队找到了墓葬的入口,清理出了一条长长的甬道和5个天井,李长有发现的大洞就是其中一个天井。根据甬道两侧壁画的内容和天井的数量,考古队认定这是一座唐朝时期高等级的墓葬。
按照唐朝的墓葬制度,天井的数量是身份和等级的象征。根据已经发掘的唐代墓葬来看,7个天井是最多的,只有皇帝或是太子才能使用,例如懿德太子墓就是七个天井。低一级的皇子公主、宗室王爷则用5个天井。
这座能够使用5个天井的高等级大墓,墓主人到底是谁呢,带着诸多疑问,考古队加快了发掘进度。
可当考古队发掘到甬道尽头,见到墓门时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。原来墓门上被盗墓贼凿开了一个盗洞,这座大墓很可能已经被盗一空了。
带着复杂的心情,考古队推开了墓门,结果在墓门后面,一只巨大的“乌龟”挡住了去路。走近一看,众人发现这只巨大的乌龟竟然是一方墓志铭。
这只乌龟 长1.66米,宽0.96米,厚0.64米,雕刻得惟妙惟肖,方头圆眼,昂首贴耳,身子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纹,就像一只守护者墓主人的灵龟。
龟形墓志铭在历史上极为罕见,只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墓葬偶有发现,至今仅发现过6个,因此每一个都堪称国宝。
当清理掉乌龟壳上的泥土后,上面露出了16个大字: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,让考古队员们震惊不已!
唐朝淮安靖王并非普通的王爷,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,唐太宗李世民的叔叔。
据史料记载,淮安靖王名叫李寿,当年李渊在晋阳起义后,李寿跟随平阳公主起兵响应,并协助李渊占领长安,是大唐的开国功臣。
李渊登基后,李寿被封为右翊卫大将军、淮安郡王,带领朝廷兵马继续出征四方。可惜李寿资质平庸,并无带兵打仗的能力。在河南、山东与窦建德对阵,打败被俘,侥幸逃回朝廷,在与刘黑闼的战争中,一败再败,损兵折将。
换做一般将领,恐怕早就被撤职,甚至丢了性命,可李寿不仅没有被问罪,反而官越做越大,当上了左武卫大将军。
后来,在玄武门之变中,李寿站在了李世民的一边,帮助他登上了皇位。而李世民也没有亏欠这位叔叔,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。公元630年,李寿在长安病逝,归葬于三原县。
在接下来的发掘清理过程中,考古队共发现各种文物300多件,但由于墓葬历史上曾被盗掘,所出土的文物价值并不高。整座墓葬中,最具价值的就是墓志铭和墓室中发现的石椁。
李寿墓中石椁体积庞大,仿照歇山顶式房屋建筑,由身、顶、底三部分组成,共28块青石。上面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和人物图像,是极为难得的唐代石椁精品。
除了出土文物之外,此次对李寿墓的发掘,考古队员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那就是墓志铭上对李寿的记载,与史料上完全不同,简直颠覆了历史!
在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等史料中,李寿就是一个平庸的皇室王爷,带兵打仗,败多胜少,在与窦建德、刘黑闼等人的战斗中,屡战屡败,被打得丢盔弃甲,只是依靠高贵的身份才能平步青云。
可在墓志铭上,李寿却成了文武双全的名将,不仅协助李渊登上皇位,还降服了宇文化及与窦建德,并在河北剿灭刘黑闼的叛乱。
古代讲究“死者为大”,在撰写墓志铭时,经常会对死者进行歌功颂歌,不免会有些夸大其词,可也会以事实为基础,不会颠倒是非,胡编乱造。可李寿墓志铭的内容可以说和史料完全相反,实在罕见。